一個典型的時尚女編輯的外型通常是這樣的:她站在交通擁堵的馬路旁,穿得像個party女郎東張西望,一邊揚手叫車,一邊狂打電話?拷,高級香水的味道讓人暈眩;講話內(nèi)容不著邊際,讓人無從判斷電話那邊的人和她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明星名字叫得親切隨意,英文法文不時上陣,過一會兒還要變種聲調(diào)。如果有人問上一句:“你做什么工作?怎么穿得像模特,長得像明星?”回答多半是:“啊,我是時尚雜志的編輯!
時尚編輯的做派和生活方式一向披著華麗外衣,讓很多普通人迷惑,大批朝九晚五的OL和稚氣未脫的年輕女學生更有無數(shù)理由羨慕這個職業(yè):時尚編輯們永遠了解最新的時尚潮流;隨時有機會接觸一線國際品牌、最前衛(wèi)的設(shè)計師和最紅的模特;時不時有機會出國采風,短短兩年走遍歐洲玩轉(zhuǎn)美國并不新鮮;一年幾次季尾,還有機會以低折扣買到名牌……在電影《時尚女魔頭》熱播之后,讀者調(diào)查顯示,很少有人被“女魔頭”的苛刻嚇倒,反而是有更多的人瘋狂地羨慕時尚行業(yè) ——老板是“魔頭”有什么要緊,叫我看門扛包擦地板都沒關(guān)系,只要讓我穿著Marc Jacobs的牛仔褲和Jimmy Choo的靴子上班——這個時代的物質(zhì)主義如此直白,毫不掩飾。
時尚編輯們自己卻有一肚子苦水:放眼未來,時尚是碗青春飯,大把年輕人在身后奮起直追,前方主編的位子能有幾個空缺?靜觀當下,老板永遠不滿意;明星永遠耍大牌;出國永遠沒時間在工作之余逛街掃貨;據(jù)說確實存在一種叫做季尾折扣的東西,只是折扣之后的價格,還是和微薄的薪水之間有好大距離……光鮮靚麗去參加各類時尚酒會,晚上總要回到寒酸的小屋——為什么沒錢買房?錢都拿去買去酒會的行頭了啊!
初入行的時尚編輯,時時被那些貨真價實自己卻買不起的大牌圍繞。據(jù)智聯(lián)網(wǎng)近期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目前,中國時尚類媒體助理編輯平均年收入在2~3萬元左右;中高級編輯則達到5~12萬元,這個數(shù)字與國外同事根本無法相比。一個普通時尚編輯,一個月不吃不喝,也未必買得起一件大牌,有限的工資能買得起出席各種派對宴會可以不失禮的行頭都屬勉強。郁悶之下,不知有多少人暗罵這個奢侈又殘酷的世界——可惜這些話說出來沒人相信,多半還會被人說成輕狂。
當大眾的羨慕和時尚編輯的抱怨都像時尚行業(yè)本身一樣被“光環(huán)化”的時候,事實究竟是怎樣?公平地說,時尚編輯絕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yè),但也絕不是最壞的職業(yè)。它確實有諸多好處,才會吸引青春少女前赴后繼縱身撲入。微薄的薪水買不起大牌?起初確實是種折磨,然而時尚編輯做久了,大家都練出一身視大牌如無物,見明星當家常的本事,再也不是買不起奢侈品就要死要活的是輕狂少年或者莫泊桑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時尚講求速度呼嘯如風,迷戀新意朝三暮四,如果沒有任憑潮來潮去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根本做不了時尚。另一方面,既然選擇了時刻與物質(zhì)和欲望打交道的生活,編輯們早已經(jīng)學會忍受它們帶來的喧擾和吞噬。普通人的羨慕是一廂情愿地只看狼吃肉不看狼挨打;也有時尚狂人大呼小叫痛說革命家史,但大部分圈內(nèi)人生活相對平和。時尚編輯只是一種職業(yè)而已,它有特色,卻永遠不會帶給人全面的快感;它有鋒刃,但也懂得打一巴掌揉三揉。歸根到底一句話:職業(yè)無分高下,冷暖自在人心。